六贤祠成诗以志之六贤者寇苏苏李赵胡

诗云景行止,不朽立三尔。 我观宋室贤,投荒接踵肩。 未能召寇老,安得天下好。 海角求二苏,眉山草木枯。 中兴失李赵,炎兴孰建绍。 南朝一丈夫,终归忠简胡。 悠悠五百岁,此日明开继。 千载一堂孚,闻风谁与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景行:高尚的德行。
  • :停止,这里指达到极致。
  • 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 立三:指立德、立功、立言,古代儒家认为的三种不朽之事。
  • 宋室贤:指宋朝的贤人。
  • 投荒:流放到边远荒凉的地方。
  • 召寇老:指召公,周朝初年的贤臣,这里比喻贤能的官员。
  • 海角:天涯海角,极远的地方。
  • 眉山:地名,苏轼的故乡。
  • 草木枯:比喻人才凋零。
  • 中兴:指国家由衰落而复兴。
  • 李赵:指李纲和赵构,宋朝的重要人物。
  • 炎兴:指宋朝的复兴。
  • 建绍:建立和继承,指国家的建设和传承。
  • 南朝:指宋朝。
  • 一丈夫:指一个有作为的人。
  • 忠简胡:指胡铨,宋朝的忠臣。
  • 悠悠:长久。
  • 五百岁:指五百年。
  • 明开继:明确地继承和发扬。
  • 一堂孚: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
  • 闻风:听到风声,指受到启发或影响。

翻译

诗中提到,仰慕高尚的德行直至极致,立德、立功、立言是不朽的事业。我观察宋朝的贤人,他们接连被流放到荒凉之地。如果不能召回像召公那样的贤臣,天下怎能变得更好?在天涯海角寻找苏轼兄弟,眉山的草木都因人才凋零而枯萎。宋朝的中兴失去了李纲和赵构,炎兴时期谁来建立和继承国家?南朝的一个有作为的人,最终归于忠臣胡铨。悠悠五百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明确地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千载难逢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这里,受到他们的启发,谁还能不追随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宋朝历史上的贤人及其遭遇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他们精神的传承。诗中,“投荒”、“海角”等词语描绘了这些贤人遭受的不幸和流放的苦难,而“召寇老”、“中兴”等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最后,诗人强调了继承和发扬这些贤人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这种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