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为九日登塔四作皆塔诗未及九日盖所重在塔也然既已九日安可无此作以补之

烟凝暮紫夕光移,秋意因高见远吹。 何处风囊来舞激,翻惊羲驭在鞭箠。 登临不尽今人感,眺听还多往事疑。 安得淩云皆赋手,漫劳落帽共相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暮紫:傍晚时分的紫色云霞。
  • 秋意:秋天的气息和感觉。
  • 远吹:远处吹来的风。
  • 风囊:比喻风。
  • 羲驭:羲和驾驭的日车,指太阳。
  • 鞭箠:鞭子和短棍,泛指刑具,这里比喻驱赶太阳的力量。
  •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
  • 今人感:现代人的感慨。
  • 眺听:远望和倾听。
  • 往事疑:对过去事情的疑惑。
  • 淩云:高耸入云,比喻志向高远。
  • 赋手:擅长作诗的人。
  • 落帽:比喻失意或失败。
  • 相嗤:相互嘲笑。

翻译

傍晚时分,紫色的云霞凝结,夕阳的光辉渐渐移动,秋天的气息在高处被风吹得更远。风从何处来,像是被装在风囊中舞动,激起了波澜,让人惊讶地感觉到太阳仿佛被鞭策着前进。登高望远,不禁感慨万千,远望和倾听中,对过去的许多事情感到疑惑。真希望能有高耸入云的诗才,不必在意那些失败者的嘲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日登塔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烟凝暮紫夕光移”一句,通过色彩和光影的变化,生动地勾勒出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后文通过对风、太阳的比喻,以及对登高望远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高远志向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嘲笑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精神风貌。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