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铜儿

白铜儿,白铜儿,闭眼不观书与诗。 积玉辇金游帝里,买得乌纱绣补衣。 归来白马嚇儿童,黑纻满堂金字红。 炙牛锤马邀乡里,青丝华馆闹春风。 越女吴娃娇侍侧,又欲凌空生羽翼。 房中素女术无成,汞里金丹采不得。 洪都老道术最奇,龙虎真人张天师。 宝箓一箱金百两,牛头可作门前厮。 击大法锣鸣大鼓,百馀道士挥白麈。 门外幡幢引雷公,江上芙蓉灯竞吐。 后门逼债前门舍,乞儿歌郎趋满野。 方士行来眼欲穿,山僧醉后颜如赭。 儒生读书书总多,白发无官可奈何。 生乏白金献天子,死无黄纸赂阎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铜儿: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乌纱绣补衣:指官服。
  • 黑纻:黑色的细麻布。
  • 金字红:指用金粉书写的红色字。
  • 炙牛锤马:指盛宴。
  • 青丝华馆:指装饰华丽的宴会场所。
  • 越女吴娃:指美女。
  • 素女术:指房中术。
  • 汞里金丹:指炼丹术中的金丹。
  • 宝箓:道教的符箓。
  • 牛头:指牛头马面的鬼卒。
  • 白麈:白色的拂尘。
  • 幡幢:道教仪式中的旗帜。
  • 雷公:道教中的雷神。
  • 芙蓉灯:指华丽的灯饰。
  • 后门逼债前门舍:形容生活奢侈但财务紧张。
  • 颜如赭:形容醉酒后面色红润。
  • 黄纸:指冥币。

翻译

白铜儿,白铜儿,闭眼不读诗书。 带着金银游历帝都,买得官服归家。 骑着白马吓唬儿童,穿着黑麻布衣,满堂金红字。 盛宴邀请乡里,装饰华丽的宴会场所春风得意。 美女娇侍左右,又想凌空飞翔。 房中术未成,炼丹术中的金丹也采不得。 洪都的老道术最奇,龙虎真人张天师。 一箱符箓百两金,门前可做牛头马面。 敲大法锣,鸣大鼓,百余道士挥拂尘。 门外旗帜引导雷神,江上灯饰竞相吐艳。 后门逼债前门施舍,乞儿歌郎遍布野地。 方士行走眼欲穿,醉酒僧人脸红润。 儒生读书多,白发无官奈何。 生无白金献天子,死无冥币赂阎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贵子弟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其奢华生活与内心的空虚,以及与儒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白铜儿”、“乌纱绣补衣”、“黑纻满堂金字红”等,展现了富贵子弟的奢侈生活。同时,通过“儒生读书书总多,白发无官可奈何”等句,反映了儒生的无奈与悲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