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秋水初八日南浦登舟

携来吴楚百川秋,并入西江一水流。 江水流秋秋欲半,秋江对客客多愁。 蝉如有恨藏朝树,鸥自无心出暮洲。 莫道归帆朝暮迫,月明江远倍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山:指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的山。
  • 秋水:秋天的江水,也指秋天的景色。
  • 初八日:农历每月初八。
  • 南浦:地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古时为送别之地。
  • 吴楚:古代吴国和楚国的简称,泛指江南地区。
  • 百川:众多的河流。
  • 西江:指江西省的一条江,也泛指江西地区的江河。
  • :一种昆虫,夏季鸣叫。
  • 朝树:早晨的树。
  • :一种水鸟。
  • 暮洲:傍晚的沙洲。
  • 归帆:回家的船。
  • 朝暮迫:早晚之间的时间紧迫。
  • 月明:明亮的月亮。
  • 江远:江面宽阔,远处。

翻译

我带来了吴楚之地众多河流的秋意,它们汇聚成西江中的一股水流。江水流淌着秋意,秋天已过半,秋江对面的我这旅人,心中充满了愁绪。蝉儿似乎有恨意,藏在早晨的树中,鸥鸟却无牵无挂,在傍晚的沙洲上自由飞翔。不要说回家的船只在早晚之间匆匆忙忙,明亮的月光下,江面宽阔,远处的景色更显得悠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江边的景色与旅人的心情。诗中,“携来吴楚百川秋,并入西江一水流”展现了秋天的壮阔与江水的汇聚,象征着旅人带着吴楚的秋意来到江西。后句“江水流秋秋欲半,秋江对客客多愁”则表达了旅人在秋江边的孤寂与忧愁。诗中的蝉与鸥,一有恨一无忧,对比鲜明,反映了旅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结尾的“月明江远倍悠悠”则以月夜江景的宁静悠远,来象征旅人内心的深沉与远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旅人在秋江边的深情与远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