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斋有隙地植花木数本同孝若寓庸赋得松字

一曲莓苔地,风光属老慵。 稍除疏冗蔓,略植典刑松。 徙石云纹出,移花月影从。 买时才数本,我处已三重。 红叶刚遮砌,高枯未掩筇。 干唯求老健,姿不取纤浓。 雏笋犹呼凤,稚藤也学龙。 夜阶云淰淰,晴槛雨淙淙。 障日聊铺苇,防窊且益封。 公然藏小鸟,亦自集间蜂。 分翠来屏扇,流香扑酒钟。 折攀愁楚女,浇剔倩吴侬。 景入单条画,清连怪石供。 幽奇无大小,袖里九华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莓苔:青苔。
  • 老慵:年老懒散。
  • 疏冗蔓:杂乱无章的藤蔓。
  • 典刑松:规范的松树。
  • 徙石:移动石头。
  • 云纹:云状的纹理。
  • 移花:移植花卉。
  • 月影:月光下的影子。
  • 高枯:高大的枯木。
  • 掩筇:遮掩竹杖。
  • :树干。
  • 雏笋:幼小的竹笋。
  • 呼凤:呼唤凤凰,比喻竹笋生长迅速。
  • 稚藤:嫩藤。
  • 学龙:模仿龙的样子,比喻藤蔓生长有力。
  • 云淰淰:云雾缭绕的样子。
  • 晴槛:晴天的栏杆。
  • 雨淙淙:雨声潺潺。
  • 障日:遮挡阳光。
  • 铺苇:铺上芦苇。
  • 防窊:防止凹陷。
  • 益封:增加覆盖。
  • 集间蜂:聚集的蜜蜂。
  • 分翠:分散的绿色。
  • 浇剔:浇水修剪。
  • 吴侬:吴地方言,这里指吴地的工匠。
  • 单条画:单幅画。
  • 九华峰:山峰名,这里比喻景色美丽。

翻译

在这片青苔覆盖的土地上,我享受着宁静的晚年。我稍微清理了杂乱的藤蔓,种下了几棵规范的松树。移动石头,云状的纹理显现;移植花卉,月光下的影子随之而来。买来时只有几株,现在已层层叠叠。红叶刚好遮住台阶,高大的枯木未完全遮掩竹杖。树干追求的是老而健壮,姿态不取纤细浓密。幼小的竹笋仿佛在呼唤凤凰,嫩藤也像在学龙的样子。夜晚台阶上云雾缭绕,晴天栏杆下雨声潺潺。为了遮挡阳光,我铺上了芦苇;为了防止凹陷,我增加了覆盖。公然藏匿小鸟,也自然吸引了蜜蜂。分散的绿色映入屏风,流香扑向酒杯。折枝攀爬让楚地的女子忧愁,浇水修剪则请吴地的工匠帮忙。这景色如同一幅单条画,清新的连着怪石。幽奇无论大小,都像袖中的九华峰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自家小斋旁的一片空地上种植花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与宁静。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徙石云纹出”、“移花月影从”,以及“夜阶云淰淰,晴槛雨淙淙”,都极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和谐的小园之中。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