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章朱矶

我闻在昔,随刊日迈。 不胈不毛,维禹亦惫。 爰有明神,阴从协劢。 既位江湖,无远弗届。 弃屦中流,防风却拜。 定履千年,今人曰篑。 吁嗟今人,少见多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随刊:随从治理。
  • 不胈不毛:形容土地贫瘠,不长庄稼。胈(bá):细毛。
  • 维禹:指大禹。
  • :疲惫。
  • 明神:指神明。
  • 协劢:协力。劢(mài):努力。
  • 既位:已经治理。
  • 江湖:指江河湖泊。
  • 无远弗届:没有哪里是到不了的。
  • 弃屦:丢弃鞋子。屦(jù):古代的一种鞋。
  • 防风: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后被禹所杀。
  • 却拜:退后行礼。
  • 定履:指大禹治水时,为了测量水深,将鞋丢入水中,以此来确定水位。
  • :古代用来盛土的竹筐。
  • 吁嗟:叹词,表示感叹。
  • 少见多怪:见识少,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感到奇怪。

翻译

我听说在古代,大禹随从治理,日复一日地前进。 那里的土地贫瘠,不长庄稼,大禹也感到疲惫。 有神明暗中协助,共同努力。 治理了江河湖泊,没有哪里是到不了的。 丢弃鞋子在河流中,防风退后行礼。 大禹的足迹留存千年,现在的人称之为篑。 唉,现在的人啊,见识少,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感到奇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顾大禹治水的历史,赞颂了大禹的伟大功绩和神明的暗中协助。诗中“不胈不毛,维禹亦惫”描绘了大禹治水的艰辛,“无远弗届”则展现了他治理的广泛。最后,诗人对现代人的“少见多怪”表示了感叹,暗示了对现代人缺乏历史知识和敬畏之心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