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祀昭陵

霜露秋思肃,林峦暮色封。 苍玄归化迹,丹紫变深峰。 瑞蔼环弓剑,灵扃闭鼓钟。 萧萧悽怆夜,奔走向楸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陪祀:陪同祭祀。
  • 昭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霜露:霜和露水,两物常并称,泛指秋天的露水。
  • 林峦: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 苍玄:深青色,这里指天空。
  • 化迹:变化的痕迹。
  • 丹紫:红紫色,这里指晚霞。
  • 深峰:高耸的山峰。
  • 瑞蔼:吉祥的云气。
  • 弓剑:弓和剑,古代兵器。
  • 灵扃:神灵的门户,这里指陵墓的门户。
  • 鼓钟:鼓和钟,古代乐器。
  • 萧萧:形容风声。
  • 悽怆:悲伤。
  • 奔走:急行。
  • 楸松:楸树和松树,常植于墓地。

翻译

秋天霜露带来的思绪肃穆,林间山峦被暮色笼罩。 天空的深青色归于变化的痕迹,晚霞将高耸的山峰染成红紫色。 吉祥的云气环绕着弓剑,神灵的门户紧闭,鼓钟声不再。 在风声萧萧、悲伤的夜晚,我急行前往墓地,那里种满了楸树和松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暮色中的昭陵景象,通过霜露、林峦、苍玄、丹紫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神秘的氛围。诗中“瑞蔼环弓剑,灵扃闭鼓钟”一句,既展现了陵墓的神圣与庄严,又暗含了对逝去英雄的缅怀。结尾的“萧萧悽怆夜,奔走向楸松”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郭之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