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同黎惟仁陈少珍梁少仲陈孔信麦兆张黎君玺再登西城角楼

壶觞已在重阳后,楼阁偏宜胜事传。 远水微明摇落日,孤城惨澹横秋烟。 风高木叶斜斜下,树动江船宛宛连。 地暖篱深菊未放,餐英谁续楚骚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壶觞:酒器。
  • 胜事:美好的事情。
  • 微明:微弱的光亮。
  • 惨澹:凄凉的样子。
  • 风高:风大。
  • 木叶:树叶。
  • 斜斜:倾斜的样子。
  • 宛宛:曲折的样子。
  • 篱深:篱笆深处。
  • 餐英:指吃菊花,古代有吃菊花的风俗,象征高洁。
  • 楚骚:指楚辞,特别是屈原的作品,因其多用骚体,故称。

翻译

重阳节过后的第二天,我与黎惟仁、陈少珍、梁少仲、陈孔信、麦兆、黎君玺再次登上西城的角楼。

酒杯中的酒已经喝过,重阳节后的楼阁更显得美好事情流传。 远处的河水在微弱的光亮中摇曳着落日,孤城凄凉地横卧在秋天的烟雾中。 风大时,树叶斜斜地落下,树木摇动,江中的船只曲折相连。 篱笆深处,温暖的地面上的菊花还未开放,谁会续写楚辞中吃菊花的篇章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后再次登楼所见的秋景,通过“远水微明摇落日,孤城惨澹横秋烟”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孤寂画面。诗中“风高木叶斜斜下,树动江船宛宛连”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秋日的萧瑟感。结尾的“地暖篱深菊未放,餐英谁续楚骚篇”则寄寓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缅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