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感怀四十首

咄咄坐遥夜,忧端不可论。 常将心问影,频使别销魂。 月矫惊弦雁,风号失水猿。 谁能更奋翼,长策献君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咄咄(duō duō):表示惊诧或感叹。
  • 忧端:忧愁的思绪。
  • 问影:自我反省,内心与自己的影子对话。
  • 频使:频繁地。
  •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快乐,此处指悲伤。
  • 月矫:月亮下的矫健之姿,指雁在月光下飞翔。
  • 惊弦雁:被弓弦声惊飞的雁。
  • 风号:风声呼啸。
  • 失水猿:失去水源的猿猴,比喻困境中的自己。
  • 奋翼:振翅高飞。
  • 长策:深远的计策或建议。
  • 君门:君主的宫门,指朝廷。

翻译

在漫长的夜晚中,我不断地发出惊诧的叹息,忧愁的思绪难以言说。我常常与自己的影子对话,自我反省,频繁地感到悲伤。月光下,雁群因弓弦声而惊飞,风声呼啸中,猿猴因失去水源而哀号。我渴望有人能够振翅高飞,向朝廷献上深远的计策。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独与忧愁,通过与影子的对话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诗中“月矫惊弦雁,风号失水猿”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结尾的“长策献君门”则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个人抱负的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