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曲

昨日经樊邓,今朝过夏口。 彷佛浔阳城,已映武昌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樊邓:地名,樊城和邓州,分别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和河南省邓州市。
  • 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
  • 彷佛:仿佛,好像。
  • 武昌柳:武昌(今武汉市武昌区)的柳树,因古人常在柳树下送别,故柳树常带有离别的意味。

翻译

昨天经过樊城和邓州,今天早晨已经过了夏口。 仿佛看到了浔阳城,它已经在武昌的柳树映衬下显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旅途中的地名变换,表达了诗人行旅匆匆的感受。诗中“昨日”与“今朝”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迅速。末句“彷佛浔阳城,已映武昌柳”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上的错觉,将远方的浔阳城与近处的武昌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