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三章

淇水悠悠,竹竿翛翛。 静言思子,惜无轻舟。 淇水瀰瀰,竹竿离离。 愿言见子,惜无榜师。 既具我舟,亦伐我榜。 方之泳之,将子是访。 滔滔临淇,实劳我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的样子。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竹竿摇动的样子。
  • 静言:静静地。
  • 思子:思念你。
  • :可惜。
  • 轻舟:小船。
  • 瀰瀰(mǐ mǐ):形容水波连绵不断的样子。
  • 离离:形容竹竿排列整齐的样子。
  • 愿言:希望。
  • 榜师:船夫。
  • 既具:已经准备好。
  • :砍伐,这里指制作。
  • 方之泳之:方舟游泳,指乘船。
  • 将子是访:将要拜访你。
  • 滔滔:形容水流汹涌的样子。
  • 实劳我思:实在让我思念不已。

翻译

淇水缓缓流淌,竹竿轻轻摇曳。 静静地思念你,可惜没有小船。 淇水波光粼粼,竹竿整齐排列。 希望能见到你,可惜没有船夫。 已经准备好了船,也制作了船桨。 乘船游泳,将要拜访你。 面对汹涌的淇水,实在让我思念不已。

赏析

这首作品以淇水和竹竿为背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淇水悠悠”和“竹竿翛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静言思子”和“愿言见子”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诗的最后,面对汹涌的淇水,诗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表达了无法抑制的渴望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