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万中丞朝鲜书问却寄

中丞家住雁门边,破虏功高在少年。 出塞惯骑胡地马,渡辽还泛汉楼船。 黄龙戍外书千里,玄兔城头月几圆。 横海只今誇绝漠,鸡林新勒照燕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官。
  • 雁门: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北部,古代为边塞要地。
  • 破虏:击败敌人,特指击败外族侵略者。
  • 胡地马:指来自北方或西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马。
  • 渡辽:渡过辽河,指征战辽东地区。
  • 汉楼船:汉代的大型战船。
  • 黄龙戍:古代边防军事据点,位于今辽宁省西部。
  • 玄兔城:古代城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边塞的某个城池。
  • 横海:指渡海征战。
  • 绝漠:极远的沙漠地带。
  • 鸡林:古代地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 燕然:古代山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常用来指代边疆。

翻译

中丞的家在雁门边,年轻时就有击败敌人的大功。 他习惯骑着胡地的马出塞,渡过辽河时乘坐汉代的战船。 从黄龙戍外寄来的书信千里迢迢,玄兔城头的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如今横渡海洋,在绝漠中夸耀,鸡林新刻的碑文照亮了燕然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中丞的边塞生涯和军事成就。诗中通过“雁门”、“破虏”、“胡地马”、“汉楼船”等词语,勾勒出中丞年轻时的英勇形象和边塞生活的艰辛。后半部分通过“黄龙戍”、“玄兔城”、“横海”、“鸡林”、“燕然”等地的提及,展现了中丞征战四方的壮阔景象和其军事上的辉煌成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中丞英雄事迹的赞美和边塞生活的感慨。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