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

长安城里竞名花,西苑园边好物华。 开近绮罗添国艳,看来弦管半天家。 佳人北里青丝槛,公子西堂白鼻騧。 为与群芳殿春色,不辞欢赏极豪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安:古都城名,今陕西省西安市。
  • 西苑:指皇家园林。
  • 物华:美好的景物。
  •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比喻牡丹的华丽。
  • 国艳:国家的美丽,特指牡丹。
  • 弦管:乐器,指音乐。
  • 半天家:形容音乐声响亮,传遍半边天。
  • 北里:指妓院。
  • 青丝槛:指妓女们用青丝装饰的栏杆。
  • 白鼻騧:一种马,这里指骑马的公子。
  • 群芳:各种花卉。
  • 殿春色:指牡丹在春天中最为艳丽。
  • 豪奢:极其奢侈。

翻译

在长安城中,人们争相赞美名贵的牡丹花,西苑的园边更是美景如画。 牡丹盛开,近看如绮罗般华美,增添了国家的艳丽,远观音乐声响彻云霄。 佳人们坐在北里妓院的青丝装饰的栏杆旁,公子们骑着白鼻騧在西堂游玩。 为了与群芳争艳,牡丹在春天中最为艳丽,人们不惜奢侈地欢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长安城中牡丹盛开的景象,通过对比牡丹的华丽与周围环境的繁华,展现了牡丹的国艳之美。诗中“开近绮罗添国艳”一句,既形容了牡丹的华美,也暗示了其地位的尊贵。后文通过描绘佳人与公子的生活场景,进一步以人间的繁华来衬托牡丹的非凡魅力。结尾的“不辞欢赏极豪奢”则表达了人们对牡丹的热爱与追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欣赏其美。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牡丹的国色天香。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