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 八月十八日潮生

· 高濂
江分吴越,星摇牛女,潮回海跃山倾。怒奋天戈,惊翻地轴,半空万马奔腾。栗烈走风声。俨堆云喷雪,照日层冰。填填隐隐,真疑千里荡雷旌。 沧溟应月亏盈。亘古今消长,暮落朝升。水分一派,浪蟠几曲,苍茫势驾飞鲸,岁岁看潮生。喜凭高纵目,把酒相迎。便想飘然,随潮归去向蓬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越: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合称,大致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 牛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两岸,传说中是牛郎和织女的化身。
  • 天戈:神话中的兵器,这里比喻潮水的力量。
  •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这里比喻大地。
  • 栗烈:形容风声或气势猛烈。
  • 沧溟:大海。
  • 亘古今:从古至今。
  • 飞鲸:比喻海浪翻腾的景象。
  • 蓬瀛:神话中的仙境,蓬莱和瀛洲。

翻译

江水将吴越两地分开,星空中牛郎织女星闪烁,潮水汹涌澎湃,海浪翻腾,山峦似乎也在摇动。潮水愤怒地挥舞着天上的兵器,惊动了大地,仿佛半空中万马奔腾。风声猛烈,气势磅礴,宛如云堆雪喷,阳光下的冰层层层叠叠。填填隐隐的声音,真的像是千里之外的雷声和旌旗飘扬。

大海随着月亮的盈亏而变化,从古至今,潮水涨落不息,早晨落下,傍晚又升起。水分成一股,浪花盘旋曲折,苍茫的大海中,海浪翻腾如同飞翔的鲸鱼。每年都来看潮水的生起。高兴地站在高处放眼远望,举杯迎接潮水的到来。便想象自己随着潮水飘然而去,前往神话中的蓬莱和瀛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八月十八日潮水的壮观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潮水的力量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和自然景象,如牛郎织女星、天戈、地轴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壮阔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潮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超脱尘世的情怀。

高濂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 2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