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吊古

北伐歼良将,南征失令图。 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强胡。 行殿秋烟冷,荒陵夜月孤。 徒衔精卫恨,沧海几时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门: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 吊古:凭吊古迹,缅怀往事。
  • 北伐:指北方征伐。
  • 良将:优秀的将领。
  • 令图:美好的计划或图谋。
  • 强胡:指北方的强敌,如蒙古等。
  • 行殿:古代帝王巡行时所住的宫殿。
  • 荒陵:荒废的陵墓。
  • 精卫: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鸟名,传说它不断地填海以报仇。
  • 沧海:大海。

翻译

在厓门凭吊古迹, 北方征伐中失去了优秀的将领, 南方征战也未能实现美好的图谋。 人心并未真正离开宋朝, 但天意却偏袒了北方的强敌。 巡行宫殿中弥漫着秋日的冷烟, 荒废的陵墓在夜月下显得格外孤寂。 只能怀着精卫填海的恨意, 不知这沧海何时才能干涸。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凭吊古迹,表达了对宋朝灭亡的哀思和对天意的无奈。诗中“北伐歼良将,南征失令图”揭示了宋朝军事上的失利和政治上的无能,而“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强胡”则进一步强调了人心向宋而天意难违的悲凉。后两句以“精卫填海”的神话寓意,抒发了对宋朝灭亡的深切遗憾和对复国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