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南都闻林开先先一日渡江入北

千里风期拟共君,过江消息转愁闻。 雁来建业书何处,舟入邗沟路暂分。 六代莺花馀染翰,三吴烟树阻论文。 若言鞭弭寻常事,先寄离声向五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期:指相交之情。
  • 建业:今南京,古称建业。
  • 邗沟:古代运河,位于今江苏境内,连接长江和淮河。
  • 六代: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建都于南京。
  • 莺花:指春天。
  • 染翰:指写作。
  • 三吴:指吴郡、吴兴、会稽三地,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 鞭弭:指驾车。
  • 五云:指五彩祥云,比喻皇帝所在之地。

翻译

我曾打算与你共赴千里之约,但得知你已渡江北上的消息,不禁忧愁。你的书信随着北飞的雁儿到了建业,而你的舟船已驶入邗沟,我们暂且分道扬镳。六朝古都的春光留下了你的笔墨,而三吴地区的烟树却阻隔了我们论文的交流。若说驾车远行是平常事,那么请先寄来你的离别之声,传向那五云之上的皇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开先的思念与不舍。诗中,“千里风期拟共君”展现了诗人原本期待与友人共赴远方的愿望,而“过江消息转愁闻”则透露出得知友人已先行渡江的忧愁。后联通过“六代莺花”与“三吴烟树”的对比,既描绘了南京的历史底蕴,又抒发了因地理阻隔而无法与友人论文的遗憾。尾联则以“鞭弭”与“五云”作结,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挂念与祝福。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