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别离二首
萧萧芦叶黄,良人戍朔方。
冉冉岁云暮,四野肃寒螀。
褰帏露新月,拥褐有微霜。
感此竟不寐,信是可怜伤。
星言望天末,晓出问河梁。
折柳差犹在,歧路靡或忘。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吹芦叶的声音。
- 戍:守卫。
- 朔方:北方。
- 冉冉:渐渐地。
- 岁云暮:年末,岁末。
- 肃寒螀:寒螀,即寒蝉,形容寒冷的气氛。
- 褰帏:拉开帐幕。
- 褐:粗布衣服。
- 星言:星光闪烁。
- 天末:天边。
- 河梁:桥梁。
-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折柳枝,表示离别。
- 歧路:分岔的道路。
- 靡或忘:没有忘记。
- 胡尘:指外族的侵扰。
- 凤兮:凤凰,象征吉祥。
翻译
风吹芦叶声萧萧,我的爱人守卫在北方。岁月渐渐流逝至年末,四周寒冷,寒蝉声声。拉开帐幕,新月露出,穿着粗布衣裳,微霜覆盖。对此情景,我彻夜难眠,实在是感到可怜和悲伤。星光闪烁,我望着天边,清晨出门询问桥梁。折柳的习俗还在,分岔的道路我从未忘记。何时外族的侵扰能被消灭,凤凰啊,愿你带我爱人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寒冷的冬夜思念远在北方守卫的丈夫的情景。诗中通过“萧萧芦叶”、“岁云暮”、“寒螀”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诗的结尾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期盼,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