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上行
子房当日横意气,志在报韩功不济。
留城未即归汉王,博浪先因击秦帝。
避难潜行过下邳,复仇无计虑穷追。
道逢老人呼拾履,心固不欲强然为。
老人家在谷城下,往来圯桥无识者。
高步矫矫如惊鸿,堕履翩翩若飘瓦。
子房跪进一何恭,老人坐受甚从容。
顾谓孺子为可教,授以素书成帝功。
更期后日访黄石,或约他年游赤松。
此事相传亦奇诡,风云感会良有以。
不见祠前东流水,古来上德皆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圯(yí):桥。
- 子房:张良的字,汉初名臣。
- 报韩:指张良为韩国报仇。
- 留城:地名,张良曾在此地。
- 博浪:地名,张良在此地刺杀秦始皇未遂。
- 下邳(pī):地名,今江苏邳州。
- 拾履:拾起鞋子。
- 谷城:地名,今山东平阴。
- 圯桥:桥名,位于下邳。
- 素书:传说中的兵书,张良由此学得兵法。
- 黄石:黄石公,传说中的神仙,曾传授张良兵法。
- 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
翻译
张良当日意气风发,志在为韩国报仇,但功业未成。留在留城并未立即归附汉王,先在博浪尝试刺杀秦帝。为了避难,他悄悄来到下邳,却因无法复仇而忧虑被追捕。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人,被叫去拾起鞋子,心中虽不愿,但还是勉强做了。
老人家住在谷城下,常往来于圯桥,无人认识他。他步履轻盈如惊鸿,掉落的鞋子翩翩如飘瓦。张良跪着进献,十分恭敬,老人坐着接受,非常从容。老人告诉张良,他值得教导,于是传授给他素书,成就了张良的帝王之功。
老人还期望日后能见到黄石公,或许约定将来一起游历赤松。这些传说虽然奇异,但风云际会确实有其原因。不见祠前东流的河水,自古以来高尚的德行都是如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良的传奇经历,通过对其与神秘老人相遇的叙述,展现了张良的谦逊与智慧,以及老人对张良的赏识与教导。诗中“风云感会良有以”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非凡际遇的深刻理解,认为这是天意与人为的完美结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张良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