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颍

停车指城颍,芳躅何缤纷。 巢许既高蹈,千载离垢坌。 如何遗羹子,纯孝至今闻。 揖让君臣全,愤争骨肉分。 积憾天性蚀,微言大义存。 至情在感发,口舌徒云云。 荒隧沦故道,薄采奠孤坟。 寄言茅焦者,颍谷有馀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城颍: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古代城邑的边缘或特定地点。
  • 芳躅:指美好的足迹,比喻美好的行为或事迹。
  • 巢许:指古代的巢父和许由,两位都是传说中的隐士,以高洁著称。
  • 高蹈:指隐居或超脱世俗的行为。
  • 垢坌:指尘土,比喻世俗的污秽。
  • 遗羹子:指留下羹汤给儿子,比喻慈爱。
  • 纯孝:指非常孝顺。
  • 揖让:指古代君臣相见时的礼仪,比喻君臣和谐。
  • 愤争:指激烈的争斗。
  • 积憾:指积累的怨恨或不满。
  • 天性蚀:指天生的本性受到侵蚀或损害。
  • 微言大义:指言辞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 至情:指最真挚的情感。
  • 荒隧:指荒废的隧道。
  • 薄采:指简单的祭奠。
  • 孤坟:指孤立的坟墓。
  • 茅焦:指茅草和焦土,比喻荒凉。
  • 颍谷:指颍水的河谷,这里可能指城颍所在的地方。

翻译

停车在城颍之地,美好的足迹何其缤纷。 巢父和许由已经高蹈隐居,千年远离尘世的污秽。 为何留下羹汤给儿子,纯孝之名至今传颂。 君臣之间揖让和谐,骨肉之间却有激烈的争斗。 积累的怨恨侵蚀了天性,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最真挚的情感在于感发,口舌之争只是徒劳。 荒废的隧道沦为故道,简单的祭奠对着孤坟。 寄言给那些荒凉之地的人,颍谷仍有余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城颍之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诗中“巢许既高蹈,千载离垢坌”表达了对巢父和许由隐居生活的赞美,而“揖让君臣全,愤争骨肉分”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君臣和谐与骨肉争斗的对比观察。诗末“寄言茅焦者,颍谷有馀芬”则是诗人对后人的寄语,希望他们能记住颍谷的美好,保持高洁的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