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宓子贱:宓(fú)子贱,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仁爱和智慧著称。
- 鸣琴:弹琴,古代常以弹琴象征文人的雅致和修养。
- 邑中:指宓子贱治理的地方。
- 岂不由其身:难道不是因为他自身的德行和能力吗?
翻译
我常常敬仰宓子贱,他能通过弹琴来自我亲近。 在他治理的地方,宁静无事,难道不是因为他自身的德行和能力吗? 然而千年之后,却再也找不到像他这样寂寞而卓越的人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宓子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德行和智慧的向往。诗中“鸣琴能自亲”一句,既展现了宓子贱的高雅情操,也暗示了他治理地方的和谐与宁静。后两句则流露出对现实世界中缺乏这样贤人的遗憾和寂寞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高适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