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泓澄:水深而清澈。
- **蝀:(dì dōng)即“虹”。
- **鵁鶄:(jiāo jīng)水鸟名,又称“赤头鹭”,头和颈呈栗红色。
- **蟾投夜魄:月亮落入水中。蟾,蟾蜍,指代月亮;夜魄,指月亮。
翻译
满塘的秋水一片碧绿澄澈,十亩菱花在傍晚的水面犹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新桥横在水面,桥影晃动像一条美丽的彩虹,岸边铺满芳草,鵁鶄悠闲地在上面酣睡。月亮投入湖水,好像从夜空中落入湖中,秋山倒映水中,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在波浪中生成。什么地方最能增添诗人的兴致呢?是在黄昏时分,烟雨弥漫,青蛙嘈杂的叫声之中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堂东湖的美丽秋景,意境如画。开篇通过“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直接展现湖水的清澈和平静,为画面定下清幽的基调,同时点明了时令是秋季。接着“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这两句,一写动景,新桥横跨,桥影如虹随水波晃动;一写静景,岸边芳草萋萋,水鸟安睡,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生机又不失宁静。“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两句最为精彩,诗人将月落和山峰倒映的景象描写得极具奇幻色彩,月落入湖,岳似莲花在浪中生成,富有想象力,也进一步渲染了湖水的清澈、景色的美妙。最后,诗人由景入情,“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以问句形式收笔,黄昏时分,烟雨蒙蒙,蛙声一片,这样热闹又带些灵动的场景最能激发诗人的兴致,以动态之景作结,给作品增添了活泼的意味和浓浓的生活气息,让整首诗动静相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东湖秋景图,也表达出诗人对东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