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兵戈(bīng gē):指战争。
- 青楼:古代指妓院。
- 洞中:这里指扬州的名胜之地。
- 春日永:春日漫长。
- 淮王:指汉代淮南王刘安,传说他成仙后,鸡犬也跟着升天。
-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他在位时曾大修运河,后被杀。
- 绮罗:指华美的衣物,这里代指隋炀帝的奢华生活。
- 二十四桥:扬州的名胜之一,传说有二十四座桥。
- 官河:指运河。
翻译
当年扬州未曾遭遇战乱,处处是青楼,夜夜笙歌。 洞中的花儿盛开,春日似乎格外漫长,月光明亮,衣上吹过的风也格外多。 淮南王离去后,连鸡犬都不留,炀帝归来时,只能葬身于他曾奢华的绮罗之中。 二十四桥如今空空如也,寂静无声,绿杨树被摧折,旧时的官河依旧流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破坏的深切感慨。诗中“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描绘了扬州昔日的繁华景象,而“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则通过典故暗示了战乱后的凄凉。最后两句“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更是以景结情,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繁华的向往。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