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古代文人聚会时,按照指定的题目作诗,称为“赋得”。
- 禁中:指皇宫内。
- 雕阑:雕花的栏杆。
- 春声:春天的声音,这里指莺鸟的叫声。
- 旗影:旗帜的影子。
- 风力软:风力柔和。
- 冻痕:冰冻的痕迹。
- 日华:日光。
- 紫盖:紫色的华盖,古代帝王或贵族所用的华盖。
- 和香度:伴随着香气飘过。
- 龙抱黄金带:形容华盖上的装饰,如龙环绕着黄金带。
- 雨盘:形容华盖的形状像盘子,可以接雨。
- 阳道长:阳气逐渐增长,比喻时局正在好转。
- 午门:皇宫的正门。
- 朝下:朝会结束后。
- 杂千官:众多官员混杂在一起。
翻译
层层叠叠的宫殿围绕着雕花的栏杆,春天的声音似乎被莺鸟的寒意所抑制。旗帜的影子随着柔和的风轻轻摇曳,冰冻的痕迹在日光下逐渐消失。云彩依附在紫色的华盖上,伴随着香气飘过,龙形的装饰环绕着黄金带,在雨中显得格外醒目。世道正如阳气一样逐渐增长,朝会结束后,午门下聚集了众多官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皇宫早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的庄严与春天的生机。诗中“重重台殿护雕阑”一句,既表现了宫殿的雄伟,又暗示了皇权的稳固。而“欲动春声莺尚寒”则巧妙地以莺鸟的寒意来象征春天的初至,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后文通过对旗帜、冻痕、云彩、华盖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皇宫的富丽与春天的气息。结尾的“世道正同阳道长”一句,更是以阳气的增长来比喻时局的好转,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宫廷诗的特点。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