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眠:蚕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次休眠,每次休眠后都会蜕皮长大。
- 陌头:田间的小路旁。
- 箔:养蚕用的竹席。
- 三姑:指传说中的养蚕女神。
- 缲车:古代用来缫丝的机器。
翻译
东边的邻居和西边的邻居不再相互往来,晴朗的日子里,深邃的窗户外风雨交加。 蚕儿经过三次休眠后开始大量吃叶,田间小路上的桑树只剩下空空的枝条。 新媳妇守着养蚕的竹席,女孩们拿着篮子采桑,头发一个月都没有梳理,因为实在太忙了。 三姑祭拜之后,今年似乎是个好年景,蚕茧像云朵一样密集,早早地就成熟了。 屋檐下的缲车急忙地缫着丝线,又到了夏税催缴的时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农村养蚕的繁忙景象,通过“东家西家罢来往”和“头发不梳一月忙”等句,生动地展现了养蚕季节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诗中“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神灵的信仰。结尾的“檐前缲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则揭示了农民在丰收之后仍需面对的税收压力,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