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

· 区益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 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 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蛮: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奕奕:形容神采飞扬的样子。
  • 司马公:指司马光,这里可能指代某位有才干的官员。
  • 殚猷:竭尽智慧和谋略。
  • 鸿造:伟大的事业。
  • 幽讨:深入探求。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高蹈:指隐居或超脱世俗的生活。

翻译

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被平定,两座大山如同被清扫过一般干净。 现在这里到处都是丰收的庄稼地,不再有豺狼横行的道路。 那位神采飞扬的司马公,竭尽智慧和谋略,辅佐着伟大的事业。 风景自古以来无与伦比,我遗憾自己未能亲临其境。 美人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这里深入探求幽深的事物。 几次吟咏登高,与谁一同寻找传说中的仙草。 我已是白发苍苍,耳朵也垂了下来,性格却痴迷于超脱世俗的生活。 拄着拐杖,苦于无力,怎能实现我所向往的呢。 我将小舟停泊在嵩台,等待你来,一起唱响浩浩的歌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边远地区和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有才干官员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描绘了边疆的和平与宁静,而“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则赞颂了官员的智慧与贡献。后文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区益

明广东高明人,字叔谦。少聪颖,博览群籍。嘉靖十九年举人,授都昌县知县。能恤民礼士,约束吏胥严而失使者欢。改知泰顺。募士击倭寇取胜,以功迁庆远府同知,补温州府。后因忤当道,归。有《阮溪草堂集》。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