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
闻君构书屋,乃在栗里阳。
榛莽既芟辟,岩窦自辉光。
编荆足倚籍,白云窥我墙。
鸟雀不离侧,藤萝夹舍旁。
主人理绿绮,清响协宫商。
一弹伤旧染,再弹乐时康。
孰意魍魉区,今为文物场。
修竹不受暑,野花时扑伤。
子云本玄客,兀然开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梁彦国:人名,诗中的主人公。
- 栗里阳:地名,梁彦国书屋所在地。
- 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
- 芟辟:清除,开辟。
- 岩窦:山洞。
- 编荆:用荆条编织。
- 绿绮:古代的一种琴。
- 宫商:古代五音中的宫音和商音,泛指音乐。
- 魍魉区: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 文物场:指文化繁荣的地方。
- 子云:人名,可能是指梁彦国。
- 玄客:深沉、有学问的人。
翻译
听说梁彦国在栗里阳建造了一座书屋,那里原本杂草丛生,现在已被清理得干净,山洞也显得格外明亮。他用荆条编织成椅子,白云似乎在窥视着我们的墙壁。鸟雀在旁边飞翔,藤萝环绕着屋舍。梁彦国弹奏着绿绮琴,清脆的音符和谐地融合了宫商之音。他一弹琴,便感慨过去的污染,再弹则表达对时世安康的喜悦。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荒凉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文化繁荣的场所。修长的竹子挡住了暑气,野花不时地扑打着伤感。子云,这位深沉的学者,静静地开启了他的草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梁彦国在栗里阳建造书屋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梁彦国活动的叙述,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中,“榛莽既芟辟,岩窦自辉光”一句,既表现了梁彦国对环境的改造,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后文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梁彦国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思与感慨,以及对文化繁荣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