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四首

·
踏青过中野,秧叶时复齐。 农父秉犁锄,各自向田畦。 晨出事东作,日夕未遑栖。 荒村烟火迟,过午始蒸藜。 馌饷鲜及时,风雨复凄迷。 一农为我言,妻孥向人啼。 上山忧豺虎,入水畏鲸鲵。 盗贼纵横行,诛求彻骨皮。 不见石壕吏,闻之空酸嘶。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踏青:春天到郊外散步游玩。
  • 秧叶:稻苗的叶子。
  • 农父:农夫。
  • :拿着。
  • 犁锄:农具,用于耕作。
  • 田畦:田地的分界线,也指小块田地。
  • 东作:指春耕。
  • 日夕:傍晚。
  • 未遑栖:没有时间休息。
  • 烟火迟:炊烟升起得晚,表示做饭晚。
  • 蒸藜:蒸煮藜麦,一种粗粮。
  • 馌饷:送饭到田间。
  • 鲜及时:及时,但不够充足。
  • 凄迷:形容风雨交加,景象模糊。
  • 妻孥:妻子和儿女。
  • 豺虎:豺和虎,比喻凶猛的野兽。
  • 鲸鲵:鲸鱼,比喻危险的水域。
  • 诛求:苛求,过分的索取。
  • 彻骨皮:形容剥削极其残酷。
  • 石壕吏:指苛政下的官吏。
  • 酸嘶:心酸悲痛。

翻译

春天去郊外散步,走过中野,稻苗的叶子时而整齐。农夫们拿着犁锄,各自走向自己的田地。清晨开始春耕,直到傍晚都没有时间休息。荒凉的村庄炊烟升起得晚,过了中午才开始蒸煮藜麦。送饭到田间虽然及时,但风雨交加,景象模糊。一位农夫对我说,他的妻子和儿女向他哭泣。上山担心遇到豺虎,下水害怕遇到鲸鱼。盗贼横行,苛捐杂税极其残酷。不见那些苛政下的官吏,听到这些只能感到心酸悲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农村的艰辛生活和农民的苦难。通过农夫的劳作、家庭的困境以及社会的动荡,诗人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诗中“上山忧豺虎,入水畏鲸鲵”形象地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恐惧。结尾提到“不见石壕吏,闻之空酸嘶”,则表达了对苛政的无奈和对农民苦难的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区益

明广东高明人,字叔谦。少聪颖,博览群籍。嘉靖十九年举人,授都昌县知县。能恤民礼士,约束吏胥严而失使者欢。改知泰顺。募士击倭寇取胜,以功迁庆远府同知,补温州府。后因忤当道,归。有《阮溪草堂集》。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