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白云山居
白云山下多瑶草,白云山中开士老。
古拓空馀瘗鹤铭,新诗偶寄呼鸾道。
近闻结屋清溪阴,烟莎不剪莓苔深。
有时长啸倚岩石,木叶萧萧风满林。
短衣荷篑无人识,日采松花充午食。
藜杖归来及晚钟,前峰月照溪烟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草:仙草,这里指山中美丽的花草。
- 开士:指修行的高僧。
- 古拓:古代的碑拓。
- 瘗鹤铭:一种古代的铭文,这里指埋葬鹤的铭文,象征着古老和神秘。
- 呼鸾道:传说中神仙召唤鸾鸟的道路,这里指通往仙境的道路。
- 烟莎:烟雾中的莎草。
- 莓苔:青苔。
- 荷篑:背着篓筐。
- 藜杖:用藜木制成的拐杖。
翻译
白云山下遍布着美丽的仙草,山中居住着一位年迈的高僧。 古老的碑拓只留下了埋葬鹤的铭文,新诗偶然间寄到了通往仙境的道路上。 最近听说他在清澈的溪流旁建了屋子,烟雾中的莎草未剪,青苔深深。 有时他长啸倚靠在岩石上,树叶沙沙作响,风满林间。 他穿着短衣,背着篓筐,无人认识,每天采摘松花作为午餐。 拄着藜木拐杖归家时已是晚钟响起,前峰的月光照耀着溪流上的碧绿烟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山中一位隐士的宁静生活。诗中,“白云山下多瑶草”和“白云山中开士老”两句,既展现了山中美景,又点明了隐士的身份。通过“古拓空馀瘗鹤铭”和“新诗偶寄呼鸾道”,诗人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怀念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后文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烟莎不剪莓苔深”和“木叶萧萧风满林”,进一步以自然景物来衬托隐士的清静和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