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谒张文献祠

相国崇祠苔径深,阁连山寺昼多阴。 丰碑没土刚三尺,古木含霜定几寻。 端揆素怀虚伟略,开元忠愤寄幽吟。 一从风度劳明主,岭海文章盛至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崇祠:崇高的祠堂,指供奉重要人物的庙宇。
  • 丰碑:高大的石碑,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事件。
  • 端揆:指宰相,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 开元:唐朝的一个年号,代表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 风度:指人的举止、态度。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岭海:指岭南地区,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翻译

相国的祠堂坐落在山岭之上,苔藓覆盖的小径显得幽深,祠堂与山寺相连,白昼里多有阴凉。高大的石碑埋没在土中,只有三尺高,古树含着霜露,不知其高几寻。宰相的平素抱负虽然伟大,但在开元年间,他的忠诚与愤慨只能寄托于幽深的吟咏之中。自从那位风度翩翩的明主劳心治理,岭南地区的文学至今依然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区怀年访问张文献祠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祠堂环境的描写,如苔径深、山寺阴,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通过对丰碑、古木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沉思。后两句则通过对宰相的评价和对开元盛世的回忆,表达了对明君和文学繁荣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