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躲避战乱的地方。
- 俗美:风俗淳朴美好。
- 欺客:欺骗客人。
- 施僧:施舍给僧人。
- 轭(è):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 纺时灯:夜晚纺织时用的灯。
- 求田计:指务农的计划。
- 元龙:指三国时期的陈登,字元龙,此处可能指代古代的贤人或理想中的自己。
翻译
这个乡间是躲避战乱的好地方,战乱后这里的住户反而增加了。 这里的风俗淳朴美好,人们不喜欢欺骗客人,年成丰收时也乐于施舍给僧人。 清晨,农民们带着星光开始耕作,牛脖子上挂着轭;夜晚,妇女们在雪光映照下纺织,灯火通明。 我暂且制定务农的计划,像元龙那样的贤人,我怎能比得上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战乱后依然安宁美好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城市的欺诈与乡村的淳朴,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同时,诗人通过“求田计”表达了自己务农的愿望,但又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达到古代贤人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