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墅杂赋

· 高启
此乡堪避地,乱后户翻增。 俗美嫌欺客,年丰爱施僧。 带星耕处轭,照雪纺时灯。 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躲避战乱的地方。
  • 俗美:风俗淳朴美好。
  • 欺客:欺骗客人。
  • 施僧:施舍给僧人。
  • (è):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 纺时灯:夜晚纺织时用的灯。
  • 求田计:指务农的计划。
  • 元龙:指三国时期的陈登,字元龙,此处可能指代古代的贤人或理想中的自己。

翻译

这个乡间是躲避战乱的好地方,战乱后这里的住户反而增加了。 这里的风俗淳朴美好,人们不喜欢欺骗客人,年成丰收时也乐于施舍给僧人。 清晨,农民们带着星光开始耕作,牛脖子上挂着轭;夜晚,妇女们在雪光映照下纺织,灯火通明。 我暂且制定务农的计划,像元龙那样的贤人,我怎能比得上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战乱后依然安宁美好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城市的欺诈与乡村的淳朴,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同时,诗人通过“求田计”表达了自己务农的愿望,但又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达到古代贤人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