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二丈夜访山馆刘一丈偕集二首

· 宗臣
石门寒雨永兹宵,多病文园起寂寥。 已分白头仍进履,相逢青眼自垂髫。 时来萧艾偏多色,岁晚鱼龙何太骄。 偃蹇杨雄终献赋,西风莫问赤城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袁二丈: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刘一丈: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宗臣:明代诗人,本诗作者。
  • 石门:地名,可能指具体的门或象征性的门。
  • 文园:文人聚集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作者的住所。
  • 白头:指年老。
  • 进履:穿鞋,这里指准备出门。
  • 青眼:指对人的喜爱或尊重。
  • 垂髫:指儿童,这里可能指年轻时的样子。
  • 萧艾: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比喻平凡或不显眼的事物。
  • 鱼龙:古代传说中的水族,这里可能比喻变化多端或难以捉摸的事物。
  • 偃蹇:形容困顿或不顺利。
  • 杨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这里可能指代有才华但不得志的人。
  • 献赋:指献上自己的文学作品。
  • 赤城:地名,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家乡或向往之地。

翻译

石门在寒雨中显得更加幽静,这个夜晚我因病感到格外寂寥。 本以为自己已老,却意外地准备出门,与你们这些年轻时的朋友重逢,让我感到欣慰。 虽然时运不济,平凡的事物也显得格外耀眼,岁末的变幻莫测让人感到骄傲。 就像困顿的杨雄最终还是献上了自己的赋文,不要问我西风中的赤城樵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雨之夜的孤独与寂寥,以及与旧友重逢的喜悦。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老态与友人的青春,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萧艾和鱼龙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时局变化的深刻感受。最后,以杨雄献赋和赤城樵夫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虽处困境但仍怀抱希望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