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雁门赠陈祺公使君

雁门雄九塞,句注壮三云。 开拓灵王业,驱除李牧勋。 汉兵天上戍,羌笛月中闻。 锁钥今公赖,威名回冠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北部,是古代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
  • 九塞:指古代中国的九个重要关隘,雁门为其中之一。
  • 句注:指对古籍的注解,这里可能指对历史事件的注解或评论。
  • 三云:指天上的云,比喻高远。
  • 灵王:可能指古代某位有灵性的君王,具体指谁不详。
  •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防御匈奴闻名。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常用来象征边塞的哀愁。
  • 锁钥:比喻重要的关键或要塞。
  • 回冠军:指恢复或保持军队的威名。

翻译

雁门关是九大雄关之一,其壮丽可比天上的云彩。 这里曾是灵王开拓疆土的地方,也是李牧驱除敌军建立功勋的所在。 如今汉兵守卫着天边的戍楼,月下可以听到羌笛的哀歌。 这个重要的关隘现在依靠您,您的威名将使军队重振雄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的雄伟与历史意义,通过对古代英雄李牧的提及,强调了边关的重要性和守卫者的责任。诗中“汉兵天上戍,羌笛月中闻”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的孤寂与坚守,又通过羌笛的哀歌增添了边关的悲壮气氛。最后两句赞扬了陈祺公使君的威名和重要性,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边关守卫者的赞美和对历史的缅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