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

高高峨口月,万里照边愁。 白雁衔霜信,明河挂戍楼。 庭闱南海隔,井臼朔天留。 去住难为计,悲歌历九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口:指山口。
  • 白雁:指秋天南飞的大雁。
  • 衔霜信:指大雁带着秋霜的消息。
  • 明河:指银河。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庭闱:指家中的庭院和内室,代指家乡。
  • 井臼:指家中的水井和石臼,也代指家乡。
  • 朔天:指北方天空。
  • 去住:指离开和停留。
  • 历九秋:指经历了九个秋天,形容时间长久。

翻译

高高的山口之上,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边疆的忧愁。 白雁带着霜降的消息,银河挂在边防的瞭望楼上。 家中的庭院和内室,与南海相隔遥远, 而家中的水井和石臼,却留在北方的天空下。 离开或停留,都难以决定, 悲歌中,我已度过了九个秋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通过“峨口月”、“白雁衔霜信”等意象,传达了边疆的荒凉与季节的变迁。诗中“庭闱南海隔,井臼朔天留”巧妙地表达了家乡的遥远与对家的思念。结尾的“去住难为计,悲歌历九秋”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长久的孤独。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