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
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
林头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
中华此塔第十五,图记所传知不妄。
智惠薰成舍利罗,夜半奇芒时一放。
想见当时阿育王,麾叱神工鞭鬼匠。
云车瘴海挽炎沙,沙底黄肠三万丈。
石排方面蔑石段,铁锢瘦中腰鼓样。
功夫精密业长久,位置尊严气高张。
地皮浮水肤寸许,旱溢与之俱下上。
崧山归山夏秋雨,雨潦从衡岁相荡。
天龙围护夜叉守,终劫不敢生波浪。
塔前树秀老不死,树下水流多益壮。
再拜初尝一勺甘,洗我三生烦恼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覆盎 (fù àng):覆盖,像盆一样覆盖。
- 屹相向 (yì xiāng xiàng):屹立相对。
- 晔 (yè):光亮、灿烂。
- 智惠 (zhì huì):智慧。
- 舍利罗 (shè lì luó):舍利子,佛教中指高僧圆寂后火化遗留的结晶体。
- 阿育王 (ā yù wáng):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大力推广佛教。
- 麾叱 (huī chì):指挥、命令。
- 神工 (shén gōng):神灵的工匠。
- 鞭鬼匠 (biān guǐ jiàng):驱使鬼神工匠。
- 云车 (yún chē):神话中的交通工具。
- 瘴海 (zhàng hǎi):指充满瘴气的海域。
- 炎沙 (yán shā):炎热的沙漠。
- 黄肠 (huáng cháng):指黄色的肠子,这里可能指某种建筑材料。
- 石排方面 (shí pái fāng miàn):石头排列成方形。
- 蔑石段 (miè shí duàn):轻视石头的段落。
- 铁锢瘦中 (tiě gù shòu zhōng):用铁固定在瘦削的中间部分。
- 腰鼓样 (yāo gǔ yàng):像腰鼓一样的形状。
- 业长久 (yè cháng jiǔ):事业长久。
- 位置尊严 (wèi zhì zūn yán):位置尊贵庄严。
- 气高张 (qì gāo zhāng):气势高昂。
- 旱溢 (hàn yì):干旱和洪水。
- 从衡 (cóng héng):纵横交错。
- 天龙 (tiān lóng):神话中的龙。
- 围护 (wéi hù):围绕保护。
- 终劫 (zhōng jié):永远的劫难。
- 波浪 (bō làng):波涛。
- 三生 (sān shēng):佛教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 烦恼障 (fán nǎo zhàng):佛教中指烦恼的障碍。
翻译
苍山巍峨,宛如巨大的盆盖,佛塔东西两端屹立相对。 早晨的阳光从树梢射向重檐,黄金与丹砂的光芒灿烂生辉。 这座塔在中国排名第十五,图记所传并非虚妄。 智慧熏陶成舍利子,夜半时分奇异光芒偶尔一放。 想象当时的阿育王,指挥神灵工匠驱使鬼神。 云车穿越瘴气海域,从炎热的沙漠中拖出黄色的肠子,长达三万丈。 石头排列成方形,轻视石头的段落,用铁固定在瘦削的中间部分,形状像腰鼓。 工程精细,事业长久,位置尊贵庄严,气势高昂。 地皮浮在水面上,只有寸许,旱涝与之相应变化。 崧山归山,夏秋多雨,雨水纵横交错,岁月相互冲刷。 天龙围绕保护,夜叉守护,永远不敢生起波涛。 塔前的树秀丽且老而不死,树下的水流更加旺盛。 再次拜祭,尝一口甘甜的水,洗净我三世的烦恼障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座庄严的佛塔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佛塔的雄伟与神圣。诗中,“苍山亭亭如覆盎”一句,以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高大,为佛塔的出场做了铺垫。后文通过对佛塔的细致描写,如“黄金丹砂晔生光”、“智惠薰成舍利罗”等,传达了佛塔的珍贵与神圣。诗末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如“塔前树秀老不死”、“洗我三生烦恼障”,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以及佛教对人们心灵的净化作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