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金门:词牌名。
- 王庭筠:元代诗人。
- 双喜鹊:两只喜鹊,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几报归期:几次报告归来的日期。
- 浑错:全都错了,没有一次准确。
- 尽做:全都当作。
- 旧愁:过去的忧愁。
- 新愁:新的忧愁。
- 何处著:何处安放。
- 瘦雪:形容雪已不多,只剩下零星的痕迹。
- 一痕:一点点痕迹。
- 墙角:墙的角落。
- 青子:青色的果实。
- 妆残萼:装饰着残破的花萼。
- 不道:不知,不管。
- 枝头无可落:树枝上已经没有可以落下的东西。
- 东风犹作恶:东风依旧带来寒冷和破坏。
翻译
两只喜鹊,几次报告归来的日期全都错了。全都当作旧愁已经忘却,新的忧愁又该何处安放?
墙角残留着一点点瘦弱的雪痕,青色的果实已经装饰着残破的花萼。不管树枝上已经没有可以落下的东西,东风依旧带来寒冷和破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双喜鹊报错归期、墙角残留的雪痕和青果,以及东风的持续破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界无情变化的感慨。诗中“双喜鹊”与“几报归期浑错”形成对比,暗示了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后句“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则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而“东风犹作恶”则加深了对自然界无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庭筠
金盖州熊岳人,字子端、号黄华山主。世宗大定十六年进士,调恩州军事判官,有政声。章宗时试馆职,罢归,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后召为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修撰。诗书画均工,尤善山水墨竹。元好问有“百年文坛公主盟”之誉。有《丛辨》与文集。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