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头城

· 方回
卧龙起草庐,扶汉有馀忠。 欲结紫髯客,共追黄星公。 一言根本定,万里氛翳空。 指此为虎踞,长啸吞西风。 夫岂樊吾圃,以虞他人攻。 乌林逸元恶,入蜀怆途穷。 汝亦赵佗辈,区区帝江东。 吾意本谓何,剑佩殊不同。 后来矫虔人,藉口欺盲聋。 九折剑阁栈,一泥函关封。 盗贼柄干将,奸雄非英雄。 老我吊古癖,徘徊梵王宫。 城坏遗甃泯,江徙孤岸穹。 中原芳草外,战尘春濛濛。 酒尽欲下山,目极斜阳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髯客:指孙权,因其胡须呈紫色,故称。
  • 黄星公:指诸葛亮,传说中其出生时天上有黄星出现。
  • 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如虎踞龙盘。
  • 樊吾圃:指自己的园地,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
  • 乌林:地名,赤壁之战时曹操驻军之地。
  • 元恶:首恶,指曹操。
  • 赵佗:南越国的建立者,此处比喻割据一方的诸侯。
  • 帝江东:指孙权在江东称帝。
  • 矫虔:欺诈强取。
  • 干将:古代名剑,此处比喻权力。
  • 梵王宫:指佛寺。
  • 遗甃:遗留下来的砖石。
  • 春濛濛:形容春天战尘弥漫的样子。

翻译

卧龙诸葛亮在草庐中兴起,扶持汉室,忠诚有余。他想要联合紫髯的孙权,共同追随黄星的诸葛亮。一句话就奠定了国家的根本,万里的战乱烟消云散。指着这里说这是虎踞之地,长啸声中吞没了西风。这并非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园地,而是为了防备他人的攻击。乌林的曹操是首恶,进入蜀地后感到途穷。你们这些赵佗之辈,只是区区在江东称帝。我本以为你们有何不同,但你们的剑佩却大相径庭。后来的欺诈强取之人,借口欺骗盲聋之人。九折的剑阁栈道,一泥封的函谷关。盗贼掌握着权力,奸雄并非真正的英雄。我这个喜欢吊古的人,徘徊在佛寺之中。城墙已坏,遗留下来的砖石消失,江水退去,孤岸高耸。中原之外是芳草,战尘在春天中弥漫。酒已尽,我准备下山,目光所及是斜阳的红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赞美和对孙权、曹操等人的批评,表达了对忠诚与权谋的深刻思考。诗中,“卧龙”诸葛亮与“紫髯客”孙权的联合,象征着忠诚与智慧的结合,而“虎踞”之地则暗喻了稳固的政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批判了那些利用权力进行欺诈的行为,强调了真正的英雄应当具备的品质。结尾处的“酒尽欲下山,目极斜阳红”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怀念。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