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婺源过古荐注口张村三渡遂登五岭

· 方回
卧闻邻客晓先发,亦束寝衣辞旅榻。 急雨顿止风稍动,空山微凉路不滑。 溪流向西吾适东,舟渡者三更横纵。 人心最险天自易,左路欲穷须右通。 蚕放三眠大麦熟,含桃烂红豌豆绿。 野次思之不可致,七日菜食市无肉。 南山之北归去来,摘菊剪韭手所栽。 说诗命酒花当开,焉用拾是登崔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婺源(wù yuán):地名,位于江西省。
  • 古荐注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张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大山,具体指哪五座有不同说法。
  • 旅榻(lǚ tà):旅途中的床铺。
  • 空山:空旷的山野。
  • 溪流:山间的小河。
  • 横纵:纵横交错。
  • 三眠:蚕的三个休眠期。
  • 大麦:一种粮食作物。
  • 含桃:樱桃的别称。
  • 豌豆(wān dòu):一种豆类作物。
  • 野次:野外。
  • 七日菜食:指素食七天。
  • 市无肉:市场上没有肉卖。
  • 摘菊剪韭:采摘菊花和剪取韭菜。
  • 崔嵬(cuī wéi):高大的山。

翻译

早晨听到邻近的旅客先我出发,我也整理好睡衣告别旅途的床铺。急雨突然停止,风微微吹动,空旷的山野略带凉意,路并不滑。溪水向西流去,而我正向东行,乘船渡过三次,水路纵横交错。人心最为险恶,但天意总是容易,左边的路走到尽头,右边总有通路。蚕已经放养到第三个休眠期,大麦成熟了,樱桃红透了,豌豆绿油油的。在野外想到这些美好的事物却无法得到,七天只吃素食,市场上也没有肉卖。在南山的北面,我归去来兮,亲手栽种菊花和韭菜。谈论诗歌,命人准备酒,花儿应当盛开,何必要去攀登那高大的山峰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片段,通过对比人心的复杂与自然的简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人心最险天自易”一句,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天道的自然,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洞察。后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如蚕的休眠、大麦的成熟、樱桃和豌豆的色彩,以及对素食生活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渴望。结尾处的“摘菊剪韭”和“说诗命酒”,则是对文人雅趣的体现,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生活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