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日同诸友自城南游水西书事

· 方回
步出城南门,衣袂飘和风。 风中有花香,不问紫与红。 万山似无罅,一水能自通。 插云石色古,喷雪滩声雄。 夙闻长庚伯,来访宣平翁。 想见巉岩间,悠然支孤筇。 吾侪复此游,啸歌渡船中。 未渡东望西,既渡西眺东。 东西互眺望,所至随不同。 乃知佳山水,变态焉可穷。 荦确陟层巘,茂密穿深丛。 仓卒未暇往,虚皇紫阳宫。 僧窗亦可人,脩竹攒青空。 足用展极目,遥天送归鸿。 更有真趣泉,一泓磨精铜。 隶扁故自佳,韵语亦大工。 至宝识者少,烟雨埋昏雺。 英气决不泯,定复月贯虹。 万世永无极,百年俱有终。 为问羊叔子,何如王无功。 晚生未闻道,邂逅华颠童。 酒酣诗不成,归途竟匆匆。 但苦嘲诙剧,谈锋森战攻。 达人当两忘,一付亡是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èi):衣袖。
  • (xià):缝隙。
  • 插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喷雪:形容水流湍急,溅起如雪的水花。
  • 夙闻:早有耳闻。
  • 巉岩 (chán yán):险峻的山岩。
  • 孤筇 (qióng):独木杖。
  • 吾侪 (chái):我们这些人。
  • 荦确 (luò què):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 层巘 (céng yǎn):重叠的山峰。
  • 脩竹 (xiū zhú):修长的竹子。
  • (cuán):聚集。
  • 隶扁:指书法中的隶书体。
  • 昏雺 (méng):昏暗不清的样子。
  • 月贯虹:形容英气如月光穿透彩虹,意指英气不灭。
  • 羊叔子:指羊祜,西晋名将。
  • 王无功:指王维,唐代诗人。
  • 华颠童:指年老而心智未成熟的人。
  • 嘲诙剧:戏谑、开玩笑。
  • 谈锋森战攻:形容言辞犀利,如战场上攻势猛烈。
  • 亡是公:指不存在的人,意指虚构的人物。

翻译

我步出了城南的门,衣袖在和风中飘扬。风中带着花香,不管它是紫色的还是红色的。万山似乎没有缝隙,一条水流能自由地流淌。山峰高耸入云,石色古老,水流湍急,溅起如雪的水花,声势雄壮。早有耳闻长庚伯,来拜访宣平翁。想象在那险峻的山岩间,悠然地拄着独木杖。我们这些人又来此游玩,在船中吟咏歌唱。未渡河时向东望,渡河后向西眺望。东西两方互相眺望,所见随位置不同而变化。这才明白美好的山水,其变化无穷无尽。山路崎岖不平,穿过茂密的深林。匆忙中未能前往,虚皇紫阳宫。僧房的窗户也很宜人,修长的竹子聚集在青空之下。足以尽情放眼远望,遥望天边送归的鸿雁。还有真正的趣泉,一泓如磨光的铜镜。书法自然优美,韵语也极为工整。至宝知者少,烟雨中昏暗不清。英气决不会泯灭,定会如月光穿透彩虹。万世永无极,百年俱有终。请问羊叔子,何如王无功。晚生未闻道,邂逅年老而心智未成熟的人。酒酣诗未成,归途中匆匆忙忙。只苦于戏谑玩笑,言辞犀利如战场攻势。达观者应当两者皆忘,一切都付与虚构的人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历山水间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变幻无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插云石色古”、“喷雪滩声雄”等,形象地勾勒出了山水的雄伟与秀丽。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