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虚空:指天空。
  • 流玉:比喻月光如流动的玉石。
  • 纳冰壶:比喻世界被月光照得如同冰壶一般清澈。
  • 清光:明亮的月光。
  • 秋物:秋天的景物,这里指秋天的氛围或情感。
  • 庭梧:庭院中的梧桐树。
  • 黄华寺:诗中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山空:山中空旷,无人。
  • 夜鹤孤:夜晚孤独的鹤。

翻译

天空中的月光如同流动的玉石,整个世界被照得清澈如冰壶。 明月何时不是这样,它的明亮光芒何处不在? 人们的心境随着秋天的景物而变化,天下之间,庭院中的梧桐树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意。 黄华寺的夜晚,山中空旷,只有一只孤独的鹤在夜晚中独自鸣叫。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中秋夜的月光为背景,通过“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澈与世界的宁静。诗中“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表达了对明月永恒之美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对宇宙无限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后两句“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则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展现了秋夜的寂静与孤独,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孤独之美的欣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中秋夜的独特感受。

王庭筠

王庭筠

金盖州熊岳人,字子端、号黄华山主。世宗大定十六年进士,调恩州军事判官,有政声。章宗时试馆职,罢归,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后召为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修撰。诗书画均工,尤善山水墨竹。元好问有“百年文坛公主盟”之誉。有《丛辨》与文集。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