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受益会清堂
伏生年九十,腹贮秦坑书。
终童年十八,手掷汉关繻。
一老一妙年,智勇夫何如。
两皆济南人,禀受风气殊。
乾坤妙融结,山水清有馀。
钟贤代不乏,一变可鲁儒。
吾友子张子,世于此焉居。
乌哺奉甘旨,鹓行赞都俞。
将指许假道,荣哉兼熊鱼。
甲此一都会,筑堂冠盖趋。
万象纳户牖,八荒来庭除。
阳丘古邑南,均是宅一区。
粗中必有精,所见独异诸。
人见花与竹,我见皆道腴。
彝鼎日玩弄,简册日卷舒。
拔出形器上,漉水月本无。
譬若椰子腹,中有万卷储。
何必西域贾,剖股藏明珠。
矢诗说解悟,指天撮空虚。
何如登君堂,啸傲倾觞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生:指伏胜,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传说他活到九十岁,精通《尚书》等经典。
- 秦坑书: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毁的书籍,伏生所藏可能是这些书籍的副本或相关知识。
- 终童:指终军,西汉时期的外交官,十八岁时就以智勇著称。
- 汉关繻:古代的一种通行证,这里指终军在外交上的成就。
- 乌哺:指孝顺,乌鸦反哺,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 鹓行:指官员行列,比喻在朝为官。
- 将指:指将军的指挥,这里比喻张受益的权威和地位。
- 荣哉兼熊鱼:比喻既荣耀又富贵。
- 甲此一都会:指在此都会中占据首要地位。
- 万象纳户牖:指将世间万象都纳入视野。
- 八荒来庭除:指四方八面的宾客都来到家中。
- 阳丘:地名,指张受益的居住地。
- 粗中必有精:指外表粗犷但内心精明。
- 道腴:指深奥的道理。
- 彝鼎:古代的青铜器,常用来指代文物或古董。
- 简册:指书籍。
- 拔出形器上:指超越物质形态。
- 漉水月本无: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椰子腹:比喻内心丰富,知识渊博。
- 西域贾:指西域的商人。
- 剖股藏明珠:比喻不惜牺牲身体来珍藏宝物。
- 矢诗:指写诗。
- 指天撮空虚:比喻高谈阔论,空洞无物。
- 啸傲:自由自在地吟咏。
- 觞壶:酒器,这里指饮酒。
翻译
伏生九十高龄,腹中藏着秦朝焚书坑儒时幸存的书籍。终军十八岁便英勇智谋,手掷汉关的通行证,展现其外交才能。这两位济南人,一位老者,一位少年,他们的智慧与勇气令人赞叹。天地间的奇妙融合,山水之间清秀有余。贤才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可以改变鲁地的儒风。我的朋友张受益,就居住在这里。他孝顺父母,如乌鸦反哺,又在朝中担任要职,如鹓鸟在行列中。他像将军一样指挥若定,荣耀与富贵兼得。在此都会中占据首要地位,筑起堂宇,吸引万象纳入视野,四方八面的宾客都来到家中。阳丘古邑的南边,是他的居住区。外表粗犷但内心精明,他的见解独树一帜。人们看到的是花与竹,而我看到的是深奥的道理。他玩弄古董,阅读书籍,超越物质形态,领悟虚幻不实的事物。他的内心如同椰子般丰富,知识渊博,无需像西域商人那样牺牲身体来珍藏宝物。他写诗表达解悟,高谈阔论,空洞无物。不如登上他的堂屋,自由自在地吟咏,畅饮美酒。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伏生和终军的赞美,展现了济南地区的风气和人才辈出。诗中描绘了张受益的居住环境和他的学识、品德,以及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对比伏生和终军的不同年龄和成就,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勇气的崇敬。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欣赏,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