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

· 方回
坡仙果何辜,黄州七年客。 价高日月低,名大天地窄。 嗟彼舒亶辈,岂不辨菽麦。 阿党更妒忌,一视皂与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追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
  • 东坡先生: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 陈季常:人名,苏轼的朋友。
  • 坡仙:对苏轼的尊称。
  • 何辜:何罪,何故。
  • 黄州:地名,今湖北省黄冈市。
  • 名大天地窄:名声大到天地都显得狭窄,形容名声极大。
  • 舒亶:人名,北宋官员,曾与苏轼有过冲突。
  • 辨菽麦:分辨豆子和麦子,比喻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 阿党:偏袒一方,结党营私。
  • 皂与白:黑色与白色,比喻是非分明。

翻译

东坡先生真是何罪之有,在黄州度过了七年时光。 他的名声高到日月都显得低微,天地都因他的名气而显得狭小。 唉,那些像舒亶一样的人,难道连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吗? 他们偏袒一方,更加嫉妒,完全不分辨是非黑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对苏轼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坡仙果何辜,黄州七年客”直接抒发了对苏轼遭遇的不平之情,而“名大天地窄”则巧妙地以夸张手法赞美了苏轼的巨大名声。后两句则通过讽刺那些不明是非、嫉妒心重的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