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吟十首
杨氏昔为我,老子实似之。
墨氏昔兼爱,释迦亦如之。
孟子辟杨墨,有功此一时。
似仁与似义,暗传匪明垂。
梵语东汉译,玄门西晋师。
迄为万世害,三教乃并驰。
独一韩文公,张我正正旗。
濂洛有诸老,此盛彼遂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氏:指杨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为我”。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 墨氏:指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兼爱”。
- 释迦: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 孟子: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曾批判杨朱和墨子的思想。
- 辟:驳斥,批判。
- 梵语:古印度语言,佛教经典多用此语言书写。
- 东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25年至220年。
- 西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265年至316年。
- 韩文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主张复兴儒学,反对佛教和道教。
- 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周敦颐和程颢、程颐,他们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诸老:指宋代理学的其他重要人物。
翻译
杨朱昔日主张为我,老子的思想与之相似。墨子昔日主张兼爱,释迦牟尼的教义也是如此。孟子曾经批判杨朱和墨子的思想,对那个时代有重要贡献。他们看似追求仁义,但这种追求并不明确。梵语在东汉时期被翻译成中文,道教在西晋时期成为主流。这些思想最终成为了万世的祸害,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只有韩愈一人,高举儒学的旗帜。到了宋代,周敦颐和程颢、程颐等理学家的兴起,使得其他学派逐渐衰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朱、老子、墨子、释迦牟尼等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儒、释、道三教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变迁的深刻理解。诗中特别赞扬了孟子对杨朱和墨子思想的批判,以及韩愈对儒学的复兴。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宋代理学兴起后其他学派衰落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