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醴泉先辈余曲车道士邀游东欢桥钓矶岩壁既赴郑糟台宴众谓予同有高世志属赋进酒歌遂走笔

· 王逢
我志千载前,而生千载后。间劳济胜具,或寓醉乡酒。 东郊秀壁参错明,螮蝀下饮波神惊。看云衣上落照赤,放棹却赴糟台盟。 糟台筵开戛秦筑,霜寒入帘吹绛烛。沉香刳槽压蔗露,风过细浪生纹縠。 水晶碗,苍玉船,载酬载酢陶自然。鼻头火出逐獐未必乐,髀里肉消骑马良可怜。 五侯七贵真粪土,蜀仉如飘烟。闻鸡懒舞饭牛耻,中清中浊方圣贤。 岂不闻县谯更阑漏迟滴,又不见天汉星疏月孤白,几家门锁瓦松青,仅留校书坟上石。 坟上石,终若何,醴泉曲车更进双叵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载:千年。
  • 济胜具:指能够帮助人达到胜利或成功的工具或条件。
  • 螮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
  • 波神:指水神,这里泛指水中的神灵。
  • 糟台:指酿酒的地方,这里可能指宴会的场所。
  • 戛秦筑:指秦地的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 绛烛:红色的蜡烛。
  • 沉香:一种香料,这里指用沉香木制成的酒槽。
  • 刳槽:挖空木头制成的酒槽。
  • 蔗露:指甘蔗汁。
  • 纹縠(hú):细小的波纹。
  • 苍玉船:指用苍玉制成的酒杯。
  • 载酬载酢:指饮酒时的互相敬酒。
  • 陶自然:指陶醉于自然之中。
  • 鼻头火出:形容极度兴奋或激动。
  • 髀里肉消:指长时间骑马导致大腿肉消瘦。
  • 五侯七贵:指权贵阶层。
  • 蜀仉(shǔ chá):指蜀地的粗布。
  • 闻鸡懒舞:指懒惰,不勤奋。
  • 饭牛耻:指养牛的耻辱,比喻卑微的工作。
  • 中清中浊:指人的品性或行为的中庸之道。
  • 县谯:指县衙的谯楼,用于报时。
  • 瓦松:指屋顶上的松树。
  • 校书坟上石:指古代校书郎的坟墓上的石碑。
  • 醴泉曲车:指载有美酒的车。
  • 双叵罗:指双层的酒杯。

翻译

我志向远大,生活在千年之后。偶尔劳作以获得胜利的条件,有时则沉醉于美酒之中。 东郊的秀丽山壁参差错落,彩虹下饮,水神也为之惊动。看着云衣上落日的赤色,我放舟前往糟台参加宴会。 糟台宴会开始,秦地的音乐响起,霜寒透过帘子吹动着红色的蜡烛。沉香木制成的酒槽压榨出甘蔗汁,风过水面,细小的波纹随之而生。 用苍玉制成的酒杯,载着美酒,互相敬酒,陶醉于自然之中。鼻头冒火追逐野兽未必快乐,大腿肉消瘦骑马实在可怜。 权贵阶层真如粪土,蜀地的粗布如飘烟。懒惰不勤奋,养牛的耻辱,中庸之道方显圣贤。 难道没听说县衙的谯楼更阑漏迟滴,又不见天汉星疏月孤白,几家门锁瓦松青,仅留校书坟上石。 坟上石,终若何,醴泉曲车载着美酒,更进双叵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和对世俗权贵的轻蔑。诗中通过描绘东郊秀壁、彩虹、落日等自然景象,以及糟台宴会的场景,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对权贵阶层的贬低和对中庸之道的推崇,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