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跋风柳忘牛图:这是一幅画作的名称,跋风柳指的是风中摇曳的柳树,忘牛图则暗示了牛已经走失,无人照看的情景。
- 淅淅:形容风声细小而连续。
- 蛮童:指边远地区的孩童。
- 老牯:老牛。
- 游鯈:游动的鱼。
- 沈钩:沉在水底的鱼钩。
- 连羁:连在一起的马缰绳,这里指马被束缚。
- 挟策:手持鞭子。
- 寻羊:寻找走失的羊。
- 短蓑:短小的蓑衣,用来防雨。
翻译
溪边的风轻轻吹过,柳丝柔软地摇曳,柳树下,边远地区的孩童在傍晚的洲头钓鱼。老牛安然行走,四周连一根草都没有,游动的鱼儿吃饱了,还在玩弄着沉在水底的鱼钩。马儿被连在一起的缰绳束缚,真是太残酷了,手持鞭子寻找走失的羊,也未见得是件好事。何不让人和牛都消失不见,短蓑衣高高挂在树枝上,一切都归于宁静。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溪风淅淅柳丝柔”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而“老牯安行无寸草”则进一步以老牛的自在行走,象征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何似人牛俱不见,短蓑高挂树枝头”则通过对比人牛消失后的宁静,强调了作者对世俗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元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王寂的其他作品
- 《 和黄山谷读杨妃外传五首 》 —— [ 元 ] 王寂
- 《 儿子以诗酒送文伯起既而复继三诗予喜其用韵颇工为和五首 其二 》 —— [ 元 ] 王寂
- 《 采桑子 》 —— [ 元 ] 王寂
- 《 被檄平田讼投宿兔山院留题 》 —— [ 元 ] 王寂
- 《 和黄山谷读杨妃外传五首 》 —— [ 元 ] 王寂
- 《 泛舟用王子告节副韵二首 其二 》 —— [ 元 ] 王寂
- 《 庆州北山之麓辽山陵在焉俗谓之三殿二十年前常为盗发所得不赀是所谓厚葬以致寇者叹而成诗 》 —— [ 元 ] 王寂
- 《 思归 》 —— [ 元 ] 王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