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寿雪斋
高斋际晴雪,万象入遐观。文章在公余事,闻望到欧韩。千古微茫洙泗,浩浩发源伊洛,百折障狂澜。歌咏武公志,儆折过铭盘。
济时心,调鼎手,未容闲。重看印窠,垂锦花底压千官。风说梅梢春信,一夜蜡痕香满,光动寿杯宽。勋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遐观:远望。
- 欧韩:指欧阳修和韩愈,均为宋代著名文学家。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古代两河流域,常用来代指文化发源地。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也是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 武公志:指武公的志向或事迹。
- 儆折:儆戒,折服。
- 铭盘:刻有铭文的盘子,这里可能指记录重要事迹的器物。
- 调鼎:比喻治理国家,如同调和鼎中的食物。
- 印窠:指官印的印迹。
- 风说:传闻,消息。
- 梅梢春信:梅花开放预示春天的到来。
- 蜡痕香满:蜡烛燃烧留下的痕迹,充满香气。
- 光动寿杯宽:寿杯中的酒光闪动,象征寿命长久。
- 鼎钟:古代的礼器,常用来象征权力和地位。
翻译
在高高的斋房中,晴朗的天空下雪,万物尽收眼底。文章只是公余的消遣,但你的声望已经可以与欧阳修和韩愈相提并论。千古流传的洙泗文化,浩浩荡荡地从伊洛发源,即使百折不挠也能阻挡狂澜。歌颂武公的志向,通过铭盘上的文字儆戒后人。
你有济世之心,治理国家的才能,不容闲暇。再次看到你的官印,其下压着千官,花底垂锦。风传梅花开放的消息,一夜之间蜡烛的香气充满,光芒照亮了宽阔的寿杯。你的功业将铭刻在鼎钟之上,留给百年后的人们观看。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某位公卿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成就,将其比作历史上的文学巨匠欧阳修和韩愈,并赞扬其有济世安民的雄心和治理国家的才能。诗中通过“洙泗”“伊洛”等文化象征,强调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结尾处提到“勋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预示其功绩将被后人铭记,流传百世。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这位公卿的极高评价和美好祝愿。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恽的其他作品
- 《 感皇恩 》 —— [ 元 ] 王恽
- 《 予自闽中北还舟行过常秀间卧听棹歌殊有惬予心者每一句发端以声和之者三扣其辞语敷浅而鄙俚曾不若和声之欢亮也因变而作十二阕且道其传送艰苦之状亦刘连州竹枝之意云 》 —— [ 元 ] 王恽
- 《 感皇恩 · 寿左司吴君章母夫人 》 —— [ 元 ] 王恽
- 《 觅风字歙砚诗赠侍其府尹 》 —— [ 元 ] 王恽
- 《 鹧鸪天 · 谒太一宫赠王季祥 》 —— [ 元 ] 王恽
- 《 西江月 》 —— [ 元 ] 王恽
- 《 甘不剌川在上都西北七百里外董侯承旨扈从北回遇于榆林酒间因及今秋大狝之盛书六绝以纪其事 》 —— [ 元 ] 王恽
- 《 三奠子 》 —— [ 元 ] 王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