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作
昨日风寒枯木折,今日五更霜似雪。河伯泉仙惊怪言,冻杀深潭三足鳖。
南海一平行大舆,五尺之冰千古无。珊瑚树死日色薄,老翁破冻叉僵鱼。
凤凰不出鸲鹆语,秃鹙飞啼血如雨。驼马交驰入不毛,兜鍪不惮饥寒苦。
豺狼夹道狐兔骄,白草万里蛮烟焦。纷纷赤子在炮炙,三士何缘争二桃。
君不见江南古客颇痴懒,养得一双青白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更:古代中国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每段称为一更,五更即指凌晨时分。
- 河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 泉仙:指水中精灵。
- 三足鳖: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水中的生物。
- 南海:指中国南方的海域。
- 大舆:大车,这里比喻广阔的海域。
- 珊瑚树:生长在海洋中的珊瑚,形状似树。
- 鸲鹆:即八哥,一种鸟类。
- 秃鹙:一种鸟,形象丑陋。
- 兜鍪:古代战士的头盔。
- 不毛:指贫瘠的土地。
- 白草:枯萎的草。
- 蛮烟:指边远地区的烟雾。
- 赤子:指百姓。
- 炮炙:烤炙,这里指百姓受苦。
- 三士争二桃: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比喻因小失大。
- 青白眼:指冷漠或不关心的态度。
翻译
昨日寒风凛冽,枯木都被折断,今日凌晨霜雪覆盖大地。水神河伯和泉中的精灵都惊讶地谈论,深潭中的三足鳖也被冻死了。 南海一片平静,广阔如大车,千古以来从未见过五尺厚的冰。珊瑚树因寒冷而死去,阳光也显得黯淡,老翁在冰冻中艰难地叉起僵硬的鱼。 凤凰不再出现,只有八哥在说话,丑陋的秃鹙飞过,啼叫声中血如雨下。驼马在贫瘠的土地上奔驰,战士们戴着头盔,不畏饥寒。 豺狼和狐狸在道路上横行,枯萎的草地绵延万里,边远地区的烟雾焦灼。百姓们受尽煎熬,却有三个人为了两个桃子而争斗。 你难道没看见江南的那个古怪客人,他懒散而冷漠,养着一双对世事漠不关心的眼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严寒的自然景象,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人们的不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和神话元素,如河伯、三足鳖、珊瑚树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寒冷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最后,通过对比江南古客的冷漠态度,诗人暗示了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批评,呼吁人们关注和改善社会的不公与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