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图

· 王冕
太仆济济唐衣冠,五马不著黄金鞍。 饮流系树各有适,未许便作驽骀看。 鬣■萧萧绿云茸,喷沫长鸣山岳动。 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 官家去年搜骏良,有马尽拘归监坊。 遂令天下气凋丧,驴骡馲?争腾骧。 只今康衢无马迹,得见画图差可识。 画图画图奈尔何,抚几为之三叹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仆:古代官名,掌管皇帝的车马。
  • 济济:形容人多,这里指太仆众多。
  • 唐衣冠:指唐朝的服饰,这里泛指古代的官服。
  • 五马:指五匹马,古代常以五马代表高贵的马匹。
  • 黄金鞍:黄金制成的马鞍,象征富贵。
  • 驽骀:劣马,这里指普通的马。
  • (liè):马颈上的长毛。
  • 萧萧:形容风吹动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鬣飘动的样子。
  • 绿云茸:形容马鬣像绿色的云朵一样柔软。
  • 喷沫:马喷出的唾沫。
  • 山岳动:形容马的气势大,连山岳都为之震动。
  • 伯乐: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
  • 肉眼痴:指普通人眼光短浅,不识好马。
  • 渥洼:古代地名,传说中出产良马的地方。
  • 千里种:指千里马,即良马。
  • 监坊:官府养马的地方。
  • 气凋丧:指士气低落。
  • 驴骡馲?:指各种劣等的马和其他牲畜。
  • 腾骧:奔腾。
  • 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 抚几:抚摸桌子,表示沉思或感慨。

翻译

太仆们穿着整齐的古代官服,五匹马却没有配备黄金鞍。它们各自在饮水和系树,各有各的安适,不应该被简单地看作是劣马。马颈上的长毛像绿色的云朵一样柔软,它们长鸣时喷出的唾沫让山岳都为之震动。世上没有伯乐那样识马的专家,普通人的眼光短浅,怎能识别出这些来自渥洼的千里良马呢?去年官家搜寻良马,所有的马都被拘禁到监坊。这使得天下的士气都低落了,驴骡等劣等牲畜在争相奔腾。现在在大路上已经看不到马的踪迹,只能通过这幅画来勉强辨识。画啊画,你又能怎样呢?我抚摸着桌子,为此深深叹息三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五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良马被忽视和误解的遗憾,以及对真正识马之人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五马与驽骀对比,将伯乐与肉眼痴对比,突出了良马的价值和识马之难。同时,通过对马的生动描绘,如“鬣萧萧绿云茸,喷沫长鸣山岳动”,展现了马的雄壮和气势,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诗人通过对画图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