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叹

· 王冕
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倚云:靠着云。
  • 故老:年老的村民。
  • 苍龙精:传说中的神龙。
  • 铁甲:比喻松树皮。
  • 幽人:隐士。
  • 斧斤:斧头。
  • 梢尾秃:树梢末端光秃。
  • 摩挲:轻轻抚摸。
  • 盘桓:徘徊,逗留。
  • 慨慷:感慨激昂。
  • 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国家的支柱。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翻译

孤松靠着云,青翠挺拔,年老的村民说它是神龙的化身。古老的苔藓没有花,像是保护着铁甲,五月里忽然听到秋风的声音。 隐士担心它受到斧头的伤害,独自在孤松的根部建起茅屋。月光明亮时,喜欢看它的清影摇曳,雪冻时却忧愁树梢末端光秃。 昨夜飞霜降临南海,山林草木失去了光彩。起身抚摸屋顶上的松树,颜色依旧,心意未改。 隐士徘徊,感慨激昂,这棵松树是真正的栋梁。唉,既然是真正的栋梁,天子为何不用它来支撑明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孤松的坚韧与高洁,表达了作者对真正栋梁之才被忽视的感慨。诗中,“孤松”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而“幽人”则代表了作者自己,通过隐士的视角,抒发了对时世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才的渴望。最后两句直接质问天子,为何不重用这样的真才实学之士,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对人才流失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冕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