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梧:地名,相传舜帝葬于苍梧之野,即今湖南省宁远县。
  • 斑竹:一种竹子,因竹竿上有紫色斑点而得名,传说中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因思念舜帝而泪洒竹上,形成了斑点。
  • 点点:形容斑竹上的斑点。
  • 残泪:指传说中娥皇、女英留下的泪水。
  • 寄此心:寄托着情感。
  • 寒山:指深秋的山。
  • 响易满:声音容易回荡,充满。
  • 秋水:秋天的河水。
  • 影偏深:影子显得特别深沉。
  • 樵人:砍柴的人。
  • 蒙笼:形容山林茂密,视线不清。

翻译

苍梧在哪里呢?斑竹自然成林。 竹上的点点斑痕,仿佛是残留的泪滴, 每一枝竹子都寄托着深深的思念。 深秋的山中,回声容易充满四周, 秋天的河水,影子显得格外深沉。 想要寻找砍柴人的小路, 但山林茂密,视线不清,难以寻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斑竹林的景象,寄托了对远方和历史的深切思念。诗中“斑竹自成林”一句,既描绘了斑竹的茂盛,也隐喻了历史的深远和情感的绵长。后文通过对寒山、秋水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深沉的情感。结尾的“蒙笼不可寻”则表达了寻找历史痕迹的困难,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4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