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迹远亲鱼鸟,功成厌鼓鼙。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户牖垂藤合,藩离插槿齐。 夕阳山向背,春草水东西。 度雨诸峰出,看花几路迷。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迹远:行踪远离。
  • 鱼鸟:泛指自然界的动物。
  • 功成:功业成就。
  • 厌鼓鼙:厌倦了战鼓的声音,指不再参与战争。
  • 阮生集:指阮籍等人的集会。
  • 谢公题:指谢灵运等文人的题诗。
  • 户牖:门窗。
  • 垂藤:垂下的藤蔓。
  • 藩离:篱笆。
  • 插槿:插入的木槿花,用作篱笆。
  • 向背:正面和背面。
  • 春草:春天的草。
  • 度雨:经过雨后。
  • 看花:赏花。
  • 几路迷:几条路都让人迷失。
  • 何劳:何必。
  • 秦汉:指古代的秦朝和汉朝。
  • 武陵溪:指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翻译

行踪远离了尘嚣,亲近自然的鱼鸟,功业成就后厌倦了战鼓的声音。 林中有阮籍等人的集会,池上留有谢灵运等文人的诗题。 门窗被垂下的藤蔓环绕,篱笆上插满了木槿花。 夕阳下的山峦有正面也有背面,春天的草地沿着水边延伸。 雨后,各个山峰都清晰可见,赏花时几条路都让人迷失方向。 何必去问秦汉的往事,更想进入那象征理想隐居的武陵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迹远亲鱼鸟,功成厌鼓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后文通过对林中集会、池上题诗、山景水色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结尾的“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更是以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492篇诗文